正版星力新平台新闻中心百姓播报百姓心声智慧扬州百姓教育理财 电视直播
当前位置正版星力新平台->->文明祭祀 别样清明->新闻聚焦

百姓生活网正版星力新平台 2023-04-04 11:08:03 编辑: 禹艳

3月22日,三江营革命烈士纪念馆内,一位老人颤巍巍地前来祭扫英烈,引起了志愿讲解员张明海的注意。这位老人已连续多年清明节前后赶来祭扫英烈。

3月22日,三江营革命烈士纪念馆内,一位老人颤巍巍地前来祭扫英烈,引起了志愿讲解员张明海的注意。这位老人已连续多年清明节前后赶来祭扫英烈。

昨日,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杨墅村90岁的老人姚允康向记者讲述了他坚持多年祭扫英烈背后的故事。

诧异——

他每年清明节前后都来祭扫

“持续雨天,馆外一段路有些泥泞。”张明海说,他远远看到老人颤巍巍走来,就知道老人又来祭扫了,他已经连续几年在清明节前后见到这位老人。到了馆内,老人在“解放三江营烈士纪念碑”前注目许久。

随着近几年江都当地为一些三江营烈士寻亲,每年清明节前后,都会有烈士的亲属或后人远道而来祭扫。“我一开始以为他是哪位烈士的亲属。”张明海说,经询问得知,老人名叫姚允康,已90岁了。

“这么大的岁数还坚持在清明节来祭扫烈士,真不容易。”张明海说,老人告诉他,自己就是大桥镇人,渡江战役时才十多岁。这些年,大桥镇居民自发来祭扫英烈的有不少,张明海就帮助老人登记并向他讲解了一些英烈的英勇故事。

讲解中,老人的一句话引起了张明海的好奇。“他说,11个人都牺牲了,如果当时看看纸条上的名字,就知道他们是谁了!”张明海说,没想到老人坚持这么多年赶来祭扫英烈,竟是忘不了渡江战役中牺牲的11位解放军战士。

探因——

忘不了曾住在家中的解放军

昨日,记者联系上姚允康老人,他向记者讲述了多年坚持祭扫英烈背后鲜为人知的原因。

“我们村离大桥镇二里路左右,原来叫七姓庄,现在属于杨墅村。”姚允康说,渡江战役前,村里突然来了不少解放军,那时他才十几岁。一开始,解放军都是住在村边的,后来村民户户邀请解放军到自己家中歇息。

姚允康告诉记者,当年他们家邀请了12名(应是一个班)解放军,这些解放军纪律严明,挤在一间房内住,帮他们家干活,还陪他玩,给他讲一些英雄故事,他很喜欢住在他们家的这些解放军。

“时间不长,我就看他们在扎背包。”姚允康说,当时自己年纪小,不知道要打仗了,就知道这些解放军写了纸条放在背包内,后来听大人说,那些纸条上都是这些解放军自己的姓名、籍贯、遗言等内容。

每个人的背包都整齐地摆在他的家中,渡江战役打响后没多久,姚允康记得,12人中只1人回来拿走了所有的包。他问了大人才知道,另外11人在战斗中牺牲了。

心声——

每年去祭扫三江营革命英烈

“他们都很年轻,比我大不了多少。”姚允康说,一想到那些不知道名字的战士,心里特别些难过。随着年龄越来越大,就愈发忘不了他们,于是每年在清明节前后,到纪念碑前祭扫牺牲在三江营的革命英烈,寄托自己对那些战士的哀思。

提及大桥镇原来的七姓庄,江都文史爱好者徐乐飞告诉记者,在抗战时期,这个庄的村民非常拥护共产党,1939年9月,中共江都县委就是在大桥镇七姓庄成立。他的父亲徐勤香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曾在那边挂职,他曾多次前往这个村调研村史,渡江战役前夕,这里家家都住过解放军战士。

据党史资料显示和党史专家考证,1949年4月,第八兵团渡江战役指挥部设在大桥镇大名鼎鼎的“徐大房”,部队战士就驻扎在周边不远的村庄,“现在是杨墅村七姓组。”徐乐飞说。

“馆中纪念碑上的名字,多是解放三江营时牺牲的战士。” 徐乐飞说,当渡江的冲锋号吹响,战友们只能匆匆为长眠三江营的烈士镌刻了一块纪念碑,碑上留下姓名的烈士共有67名,渡江后牺牲的可能不在馆中名单上。

徐乐飞称,新四军曾在三江营一带活动,结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。姚允康老人仍然怀念当年曾住在自己家的解放军战士,便是军民鱼水情深的体现,红色基因代代相传。

来源:扬州网

网站地图